對於大多數職場人而言,提高能力、升職加薪,這是很多人都會想到的,但實際上,你的薪水並不完全由個人能力決定。生涯教育專家古典老師曾經提出,一個人的薪水是由「職能價值」和「供求關係」共同決定的;你在公司價值鏈條中創造的職能價值,決定了你的薪水上限,你的不可替代性,決定了你的薪水和上限之間的關係。
「高收入」,不僅意味著你要有高價值的產出,同時還需要你的職位具有一定的稀缺性。稀缺意味著不可替代性。注意, 這裡說的不可替代,不是絕對的不能替代,而是說,替代你的成本比較高。
1.地域的選擇
薪水的地域差異很大,這是普遍的共識。一般來說,選擇一個地域,代表了一個人對生活的定義。有些人喜歡大城市的活力與機遇,有些人喜歡小城市的舒適與靜謐。
在地域的定位和選擇當中,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,包括價值觀來做取捨。如果你想要轟轟烈烈的人生,激情滿滿有很大的夢想要去實現,那麼一線城市可能是適合你成長的地方。如果你想要安安穩穩、平平淡淡的人生,那麼一些二、三、四線城市或者是你的老家,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所以, 考慮地域時一方面要考慮你最終的生活期待是什麼,還要考慮你對於壓力和挑戰的承受程度如何 ,更要考慮區域中是否有足夠的產業優勢與你的職業方向相匹配。
2.企業的選擇
一個行業中大大小小的企業有很多,那麼如何在眾多的企業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呢?這裡,有兩個參考指標。一是企業的所有制形式,二是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。
企業的所有制形式主要有公營企業、民營企業、外資企業、合資企業等。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業的管理體制、文化風格、成長空間都有著很大的不同。公營企業往往集中了行業內的大量資源,但從個人成長上來講,比較按部就班;外資企業的管理和培養體制比較有規範,但往往容易把人培養成一個標準機器上的螺絲釘;民營企業的挑戰性和發展空間都不錯,但往往管理不太有規範。所以,選擇哪種類型的企業,取決於你的價值觀,即你認為什麼東西對於當下的你來說最重要。
企業的發展階段主要包括初創期(也叫創業期)、成長期、成熟期、衰退期。初創期意味著高風險高收益。比如,你很幸運的進入到一家互聯網初創企業,後來它成功上市了,算算手上的股權,你一下子從一窮二白到身價千萬。當然,也有另外一種可能。你很不幸的進入到一家互聯網初創企業,苦苦打拚兩年,後來,它掛掉了,你失業了。所以,初創企業,意味著「不成功便成仁」,風險極大。
度過了初創期,意味著企業已經能夠扎根生存下來,這時很多企業進入了快速成長期。成長意味著蛻變,處於成長期的企業會經歷很多變革,這裡就有很多機會,所以,如果你想有更多建樹的話,成長期的企業是蠻適合的。
經過快速成長,企業開始進入相對穩定的成熟期。這一時期,企業的發展速度開始慢下來,維持一種非常穩定的狀態。所以,如果你希望工作穩穩當當、福利保障還不錯的話,成熟期的企業蠻適合的。當然,這種穩定意味著它缺乏變化和挑戰性。
企業發展到最後不可避免的進入由盛到衰的衰退期。有些企業在衰退期中死亡,有些企業透過變革獲得重生。所以,如果一家企業已經明顯處於衰退期,並且沒有變革的跡象,這是我們在職業選擇時應該避開的深坑。
3.職位的選擇
在不同的企業裡,都存在著一些關鍵性職位。這些職位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戰略優勢,我們稱之為「核心職位」,處於這些職位的員工薪水普遍偏高。
很多人在求職時總是有一步到位的想法:非某某職位不做。核心職位對人的要求往往是雙高的:高能力、高績效,所以並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能夠坐到這樣的職位上去。因此,在職業選擇中,我們未必要一步到位,也未必要跳槽或者轉行。 可以先瞄準一個高價值區域,然後從邊緣部分開始,慢慢擠進公司的核心區域,這是一個非常穩妥的選擇 。
如果你一直糾結在那個能力比你低的同事,薪水卻比你高,那麼接下來你要做的不是羨慕嫉妒恨,也不是找老闆攤牌抱怨,而是要重新定義影響薪水高低的重要因素:
高速增長的行業。
有產業優勢的地域。
與職業價值觀匹配的企業發展階段。
高價值職位。
不可替代性(替代你的成本很高)。